第六十四章
击鼓 by 超约古今
2018-5-28 19:32
第六十四章
还有一个问题,听了之后让曹常杰作为一个中国人心里特别沉重。
在关于援朝武器的费用问题上,斯大林不和朝鲜签合同,而是与中国签合同。表面看,仿佛名正言顺,还很尊重中国,但是实际上是害怕未来朝鲜压根就还不起这笔款子。
跟中国签,一则可以拿中国一把,你不还钱,就得在其它问题上让步吧。再则,也不排除未来哪天你得还钱。
虽然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但听了朴将军有理有据的分析,曹常杰也有些坐不住的感觉了。
千千万万的战友们,你们可曾知道,这场战争背后竟然还有他娘的这么多的名堂,你们在跟素不相识的白种人甚至还有黑种人浴血厮杀的时候,你们可曾知道会有那么一天,有人要你们为打坏的武器、用过的武器和打出的子弹和呼叫来的炮火付账吗?你们又可曾知道,到最后是我们的国家作为最大的欠债人来还上了这笔巨款吗?
老人的质问让三批战友目瞪口呆,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此时有人喊了起来,当年不是和苏联关系很好嘛!怎么搞到了这一步呢?
是呀,有人叫到,苏联老大哥嘛!那关系可不一般呀!
老人呵呵一笑,是呀,和老大哥是不一般,只是说来话长,一言难尽!
抗美援朝时,中国急需大量武器装备,苏联同意提供,却以援朝要“共同负担”为名,要求中苏两国按成本价各出一半的钱。当时中国因财政困难无力马上付款,1950年11月周恩来同苏联扎哈罗夫总顾问议定,从中国入朝作战起,苏联以半价提供的武器算作苏联对华贷款。
战争期间,苏联共向中国共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除斯大林为弥补两国关系中的不愉快给予少量无偿武器援助外,大部分装备都是以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元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又移交了折价9.8亿元人民币的装备。加在一起,这就构成了第一笔欠债。
其次,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156项基础工业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不过提供的技术都是免费的。
第三,1958年国家发动了“大跃进”后,因国内副食品供应紧张和收购困难,不能按贸易合同对苏联交货,在1959、1960年两年间又欠下25亿卢布的商贸债。
有人算不过来了,急得直嚷嚷,这到底是多少钱呀?
老人也不是搞经济的,自己也不大会算,只管拿现成的说事。有人统计过,自1950年以来我国向苏联所欠的外债和应付利息,折合人民币计算总共为57.43亿元人民币。
不谈这些了,谈这些心里就堵得慌,老人欲转移话题。
不少战友赞成,也有战友想听下去,一时纷争四起,莫衷一是。
看老人又不言语了,争论的战友们竟然再次达成了一致,一齐逼老人开讲,说再不讲,进了棺材可就迟了,到时候没人听不说,还要一把火烧得精光,可比不上从前那会了。
老人不知道烈焰焚身是什么感觉,但是似乎有些恐惧,情绪也有些低落,再次开口的时候,声音已经明显低沉了许多,让人听着有些吃力。
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和出现饥荒后,国内曾以干部宣讲和群众口传方式出现了“中国为抗美援朝欠债,逼债造成挨饿”之说,并在多年间被一些文艺作品和非当事者的文章引用,中学历史课堂里也长期这么讲,就是自己的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也这么信以为真。
不过,如果翻阅一下中国政府的公开文件和中苏“论战”时的文章,里面从未说过“逼债”一事。而且,在我们三年困难时苏方还主动提出中方可推迟还债。
不知道是声音低沉还是此段隐秘,反正战友们都竖起了耳朵,连呼吸和咳嗽声都没有了,静悄悄的,而且也没有人追问那个女娃的下落了。
老人摇摇头,还是祖国的利益最让这些老战友牵挂呀,他们呀,确实是最关心祖国的一批人,可惜就是走得太早了,否则何至于让后世那些投机分子有机可乘呢?
他们往那一站,就是一堵坚不可摧的墙呀!他们一开口,可就是义正辞严呀!随便哪个人,眼里都揉不得沙子,大不了再舍一次命,也要和造反派论个是非曲直!
有这些老战友在,后来的造反派算老几呀,面对这些能征惯战的老战友,造反派只有一个下场——作鸟兽散!
咳咳,讲到哪了?一打岔跑题了,开了一会小差,呵呵。哦,逼债。其实呀,没有逼债这一说!
1959年,中苏关系紧张,接替斯大林上台的赫鲁晓夫为施加压力,以政府名义突然通知中国,撤走在华全部专家。苏联通知中国要撤走专家时,中共中央正在北戴河开会研究如何解决经济困难。在赫鲁晓夫施加压力的形势下,与会者都激发起一种勒紧裤带尽快还债的情绪。
你欠着人家不老少的钱,现在人家不跟你来往了,你第一反应是什么,自然是赶快还钱喽!这在当时是一种本能,不像现在的世道,有的人,心坏透了,他就是欠债不还,哪里还要什么脸面呢?
看着老战友们又要起毛,老人知道这一岔,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回来,自己快讲不动了。于是,赶紧回到了正题上,就这样,还是有点慢,几位嘴快的老人嘴巴翕动了几下,差点就接过话题了。
虽然中共中央领导人也要面子,也强调尽快还债,但考虑到国内闹饥荒,经济部门还是希望推迟偿还这笔数额在国家层面并不算多大的欠款。1960年底,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约见苏联驻华使馆参赞,曾以口头声明表示,中国方面支付出现困难,在贸易方面估计共欠苏方20亿卢布,可能要在五年内还清。
12月17日,苏联外贸部部长约见中国驻苏大使,指责中国方面未与苏联协商,就片面地把贸易方面欠债偿还期限确定为五年,并以中方违约为由,表示短期内不再向中国提供汽油。后来国内一度传说所谓苏联“逼债”,能够找到的主要根据便是指此事,不过随后的实际情况又并非如此。
1960年11月,刘少奇前往莫斯科参加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双方达成了谅解。随后,刘少奇以国家主席身份访苏,几个月后双方的紧张关系又得到缓和。到1961年,苏联开始部分地恢复了对中国国防和经济方面的援助。
2月27日,赫鲁晓夫致函毛泽东,主动提出愿意通过借用形式提供给中国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不过因出于“争气”和不愿受制于苏联的原因,中共中央只同意接受古巴糖,表示愿将苏联的粮食作为后备,还是立足于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口粮食。3月间,苏联又主动提出,在两国贸易中,中国所欠的10亿卢布逆差可分五年偿还,不计利息。苏联还建议,在1961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应中国50万吨糖,以后在1964到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
听到这里,大家才喘了一口气,中苏关系磕磕碰碰,总体还是不错的嘛!
有人就开玩笑说,这跟两口子过日子差不多呀!有人就较真,可比两口子过日子强一些,毕竟没分家呀。
老人笑笑,这些老战友太天真了,分家未必就没感情呀,不分家未必就有感情呀,这是两码事。
谈到两口子,大家猛地想起来,还有一个女娃呢,她的事情还没交代结束呢,不能就一直在山路上夺命狂奔吧,你总得停下来找地方逃命去呀。
得!老人无奈地闭上了眼睛,这些老战友不傻呀,人家在这打埋伏呢!
最后,老人装作无奈地继续讲了下去,其实内心里,老人也很留恋那段时光,要不,怎会记得那么清楚,讲得那么透彻明白呢?
那天的追击最后还是以游击队的胜利告终的,依靠苏式装甲车上的大口径机枪,游击队成功地将一段狭窄山路路面两侧的树木拦腰击倒,树干横七竖八,阻挡了几十米的山路,即使追兵清理干净后继续追击,也要很长一段时间,有这段时间,游击队大可以从容远遁。
被软禁之前,朴将军已经做了一点安排,幸亏有这些安排,现在才可以多一个选择——到欧洲去。
在将军看来,如今的世界,美国、日本一方,苏联、中国、朝鲜一方,两大集团抱团作战格局已成,未来的世界好不了!而在他们之间,能够有实力担当缓冲的力量并不多,英国、法国这些貌似强大的国家都不行了,未来欧洲只有一条路——联合起来,说不定这样才会成为第三方势力出现,也才会有一席之地。
朴将军愿意赌一把,自己的未来、侄女的未来、甚至第三代的未来都放到第三方的世界里去,过点踏实太平的日子,此生就足够了。
说到这里,将军特地看了曹常杰一眼,而此时,玉英的脸红得像朝鲜大地上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