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

超约古今

都市生活

第一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团408号战车车长曹常杰没有想到,入朝后的第一仗竟然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四十九章

击鼓 by 超约古今

2018-5-28 19:32

第四十九章
  11月5日,十二军三十一师全面接过597.9高地防务。
  同日,中朝联合司令部通令嘉奖十五军。十五军迅速将这一嘉奖令印发成号外,散发到每个阵地,以激励士气。
  当晚,满身硝烟,却集辉煌与荣耀于一身的四十五师奉命撤下战斗了二十三个昼夜的阵地,艰苦的坑道斗争极大摧残了战友们的身体,走出坑道的人普遍患有色盲、夜盲和风湿,但是,他们又是幸运的,更多的人却永远留在了上甘岭!
  一号坑道先后进入的官兵有389人,最后只有8个人生还!其中之一就是杨排长。
  19日晚间上高地的一三四团八连,只剩下李连长、指导员和他三个人。在撤回的路上,李连长见路边一段不足一米的树干上,嵌满了子弹和弹片,粗粗数来不下一百,他让杨排长扛回来,准备留作纪念,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敌人炮弹袭来,在一团烟雾中,杨排长被掀翻,人也不见了踪影,等他醒来,发现却在韩军的营地里。
  至此,杨排长才把自己的遭遇讲出来,他看了一眼正盯着他看的毛毛,惨然一笑,这个秘密压抑他许多天,此刻他真想扑在哪个人的怀抱里痛痛快快哭上一回。
  生活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老天仿佛跟他开了一个玩笑,眼见着就要回到后方,鲜花和荣誉都在等着他,却没有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一瞬间,一切都变了!
  杨排长又把头低下去了,在瘆人的安静里,屋子里没有一个人言语,他们实在接受不了,故事的结局竟是这样的。
  苦尽甜来才符合我们传统故事的结局呀!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呢?
  毛毛脸色苍白地站起身来,走到窗口,从她的背影看,似乎在啜泣。
  赵书记走到女儿的背后,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九死一生的杨排长,遭遇实在让人同情。
  “孩子,这就是生活呀!不会总有鲜花和掌声,不少时候是无奈又无情的!”赵书记拍着女儿啜泣的后背,说出了这一段话,“杨排长已经尽力了,他是好样的!”
  毛毛这才止住了抽泣,此刻,宝霞和秀娟也是泪水涟涟。
  大家都知道,这件事绝对不能怪杨排长,显然他是在战场特定的环境下才被俘的,很有可能是被炸弹震晕滚落山下,自己人又无法及时救援才被俘的。
  杨排长所在的四十五师撤下高地,这支部队的战争告一段落,甚至都有可能被抽调回国休整,从此基本告别了战争;但是,杨排长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他那么年轻,人生也刚刚开始,这就要背负着这么大的一个包袱,这让他今后的一生怎么过呢?
  祖国和人民在欢送志愿军上战场的时候,敲着喧天的锣鼓,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那么大的阵仗不就是希望他们打胜仗、凯旋归来嘛,可是,胜利后凯旋回来会有鲜花和掌声,哪怕受伤了祖国和人民也绝对不会亏待,但是,如杨排长这样回来的,为啥就不能善待呢?
  没有功劳可是还有苦老呀!你不能因为偶然的因素,就否定了他们在战场上的功劳,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不公平,也是对其它将士的不公平!
  因为这也就意味着,你不能在战场上投降,哪怕无奈被俘也不行,你要回国受到礼遇,要么你带着军功章和荣誉安安全全回国,要么你就死,哪怕被俘,你也要死在敌人的集中营!
  这怎么行呢?赵书记知道对这些俘虏兵的政策,原本他没有多少认识,此刻可是愤愤不平,他们可都是我们的孩子呀,都是人民的子弟兵呀,怎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分别对待呢?
  卞宝荣没有说什么,只是平静地说:“兄弟,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弟弟,你这个弟弟我认了!”
  杨排长抬起也是挂满眼泪的脸,泪眼婆娑看着宝荣,宝荣走过去,把手放在杨排长肩膀上,别的不用多说,也无需多说,相信正义自在公理,公道自在人心,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杨排长的清白一定会被还回来!
  “我们欢迎你!我们需要你!”几个年轻人为他们的伙伴鼓起掌来,热烈的掌声和热情地语言让杨排长收了眼泪,他猛地起身立正,庄重地给大家行了一个军礼。
  此时,东方地平线上一丝亮光出现了,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几个人洗刷完毕后,东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大地逐渐复苏,原野欣欣向荣。
  毛毛收了眼泪,这一夜的见闻对她这个几乎从来都没有出过远门的人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她知道,自己未来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了。
  在准备吃早饭的时候,宝霞缠着新认的“哥哥”喊得正勤,还把秀娟隆重介绍给新哥哥,杨排长一时有些适应不了,光顾着嘿嘿傻笑了。
  人一旦把憋在心里很多天的委屈倾诉出来了,又是在见惯了生死后,最主要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容易就从悲痛和憋屈中走了出来,虽然一时还不至于完全恢复,但是已经很平静地看待自己的遭遇了,相比那么多在朝鲜牺牲的战友,自己还算好的,回国后的遭遇譬如是被爹娘打骂了几句,你还能和爹娘急眼吗?
  现在终于有了一群人,他们不仅听得进去自己的委屈,还把他当场了战友、朋友甚至亲人看待,看到的是关怀的目光和友爱的笑容,而不再是“志愿军归来人员管理处”的那帮人怀疑的目光和冷冰冰的面孔。
  辽宁省北部昌图县的金家镇“志愿军归来人员管理处”,是志愿军管理俘获美军俘虏的战俘管理处改过来的专门处理、安置志愿军被俘人员的机构,也是让杨排长倍感屈辱的机构。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还好,主要是恢复体力、医治创伤和熟悉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杨排长的身体一直不错,也抗过了半年多在战俘营里遭的罪,所以此时他恢复得很快,因此他就想早日回到部队,还特地向管理处打了申请返回部队的报告,在报告里他也详细讲述了自己被俘虏的经历,并且提出可以找到当时自己的上级——八连李连长和连指导员核实。
  在满心希望等待回复的时候,杨排长感觉人生又像做了一场梦。
  短短几个月前,自己被押解到韩国的巨济岛战俘营,原本对生活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很快就传来了和谈双方达成先交换伤病战俘协议的惊人消息。这一消息立即就让战俘营沸腾起来了。
  到6月8日,中国、朝鲜与联合国军正式签署了遣返战俘协定。7月27日,杨排长从比较关照他的美方托尼中尉那里知道了和谈终于在上午签字的消息,战争终于结束了。
  杨排长忍不住欢呼起来!他和战俘营里不少战友一样,任眼泪在笑声中流满了各自的脸颊。美军中尉微笑着跟他握手说:“我也和你一样,希望早日离开这该死的小岛,回到我的家人身边!”
  战俘是一批批交换的,这边也看得见人家美军的俘虏,相比之下,美军俘虏虽然穿着的都是自己的制服,但是洗得干干净净,更重要的是气色都不错,还有说有笑,目光平和,看得出来他们都受到了优待。而志愿军战俘虽然穿着的是被释放前才换的崭新衣服,但是掩饰不了他们疲惫的身心和伤病的身体,有些人的病都被耽误掉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杨排长他们还是满心欢喜,毕竟是回到部队和祖国的怀抱了!
  当看到板门店三八线以北朝鲜一方搭建的牌楼上四个闪光的大字“祖国怀抱”的时候,不少人的眼泪一下子奔涌出来,杨排长快早两步,朝着牌楼跪了下来,瞬间泪如雨下。
  战俘营里同样充满了斗争和较量,现在,在又打了一个胜仗后,杨排长回到了祖国怀抱,可是这次的胜利又有谁会认可,又会得到谁的嘉奖呢?
  短短的几个月里,杨排长仿佛到了外星球一样,见证了难以相信的一幕幕辛酸场景。
  早在1951年11月,美军就在韩国第二大岛巨济岛,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俘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前,关押在此的朝鲜人民军战俘有15万人,另有2万多名志愿军战俘。被俘志愿军中连排级军官有600人左右、营级30余人、团级5人、师级1人。岛上78号战俘营主要关押朝鲜人民军战俘,志愿军战俘则集中关押在第71、第72和第86号战俘营里。
  战俘营中战俘遭到了一系列不公平待遇,美韩军的暴行逼着中朝战俘被迫起来斗争,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战俘曾经进行了多次反抗和暴动。
  除了和美韩军斗争外,志愿军最主要的是要和中国人自己斗!不同政治立场的战俘之间的激烈斗争有如另一场国共内战。
  志愿军战俘中5000多人是来自180师的,该师从班排干部到战士,大部分又是太原战役的“解放战士”和成都战役中95军与黄埔军校的起义投诚官兵。新参军的只有少数知识青年。2万多志愿军战俘,从战场主动投向对方阵营的,为数并不多,绝大多数还是由于伤、残、病、饿丧失战斗力被俘的。在第五次战役被俘虏的近万人中有很大一批就是来不及撤退的伤员。180师也是在第五次战役中失利,被美军重型装甲部队团团包围而导致大批人被俘的。
  如果从政治上对中国战俘进行深入考察,在众多原本是国民党军队的战俘中,确实有不少人在被俘前思想感情上就不认同共产主义,有些人甚至因为在当年“打土豪分田地”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家里曾经有人受难,而在心里隐藏着对党和祖国的仇恨。这些人到了战俘营后,自然就无需再隐瞒自己的政治倾向,他们后来也的确是中国战俘营里拒绝回大陆的最坚决的那一部分战俘。
  交战双方停战谈判开始后,美方发现有一批中国战俘坚决不愿回大陆,于是他们就提出了“根据战俘自愿进行遣返”的原则。不但如此,他们还支持反共战俘去控制战俘营:先是把一些战场投诚的原国民党军队军官调往日本东京受训,然后任命他们担任各个战俘营的俘虏官;并允许他们在战俘营里发展“国民党支部”及“反共抗俄同盟会”。在美军的特许下,战俘营里还成立了一个准武装性质的“战俘警备队”,允许他们私设“刑讯室”,实际上就给予了这些中国人使用暴力手段去统治战俘营的权力。
  这些坚决反共的战俘于是开始在战俘营里强迫所有的战俘听取宣讲反共课、在讨论会上辱骂共产党,并强迫战俘们在要求去台湾的申请书上签名、盖血手印。最毒辣的是他们将反共标语和图案强迫刻刺在战俘们身上,说:“看你们还敢不敢回大陆!”更有甚者,反共战俘还掀起了对拒绝去台湾战俘的大规模恐吓和镇压,为了杀一儆百,他们还残忍地对坚决要返回大陆的四川大学新参军的一名外语系大学生军官当众剖腹挖心。
  最终,在反共战俘统治下的巨济岛第72、86号两个最大的中国战俘营里,那些受尽屈辱失去人格尊严的众多战俘,已经万念俱灰,只想“好死不如赖活着”了,不少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放弃了回大陆跟亲人团聚的权利。
  在美军支持下,战俘营里的这场“国共之战”就以国民党大获全胜结束,1.4万名战俘去了台湾,只有7000人回归大陆。
  但是,对于这7000人来讲,谁又可以轻易否定他们在这场战争的胜利呢?即使没有赞扬,即使没有嘉奖,即使几十年里史书也没有正面描写,但是正义迟到会到来,公理也绝不会被永远掩盖!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