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击鼓 by 超约古今
2018-5-28 19:32
第四十八章
美军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后,随即调来了工兵营和韩军的劳工营,日夜不停抢修工事,共修筑了70多个永备火力点,部署了14门无后坐力炮和65挺重机枪,构成了完整的火力配系。韩第二师接防后,在美国人的基础上,竟然把脑筋用到了极致——在一般情况下最多容纳两个连的高地上竟然部署了整整四个连,还在高地南侧的反斜面部署了两个连,作为浅纵深的反击力量。这样的防御无论兵力还是火力,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10月30日中午十二时,十五军以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向597.9高地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炮击持续达四个多小时,直到日落时分才沉寂下来,这在以往志愿军的历史上几乎就没有过。
韩军根本就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不仅扛住了猛烈的炮轰,还在炮声逐渐沉寂下来后,立即爬出隐蔽部抢修被毁的工事。
后方接到我们坑道炮兵观察员的汇报后,在一个小时之后,又突然开火,对高地进行了五分钟的炮火急袭,接着开始炮火延伸,韩军以为我军攻击迫在眉睫,急忙进入阵地准备迎战,谁知我军的炮弹猛然又回落到高地上,趴在工事里准备战斗的韩军被打了个正着,这么几次真假延伸射击,高地守军的伤亡伤亡过半。
二十二时,火箭炮团24门火箭炮进入阵地对敌纵深炮兵阵地和二梯队集结地区实施面积射击,几乎完全压制了敌纵深炮火。
这次大规模的炮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也体现了我军的炮兵经过连日的战火考验,终于逐步成熟,炮火的运用合理精熟:十五军将所有火炮按射程远近分为五个炮群,采取二线分散配置,由军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并制定了统一的阵地分区代号,以便迅速精确进行射击;坑道与炮兵指挥所直接建立联络,使坑道部队可以随时召唤炮火支援,并为炮火校正目标偏差;各型火炮根据性能不同,赋予不同的使命:榴弹炮、加农炮负责压制敌炮火,摧毁敌工事,打击敌二梯队;火箭炮采取面积射击主要杀伤敌纵深炮火和有生力量;迫击炮机动使用,主要拦截敌集团冲锋,射击其他火炮难以打击的死角。
对一些战争专业术语宝荣知道得很清楚,其余人几乎就不太能准确地理解了,宝荣就做了点补充,尽可能让大家弄明白,毕竟这样的炮击是我方射出的,这在国内战场还没有过,在朝鲜战场也很仅见!
几个姑娘唯恐漏了什么,听得异常仔细,上了点岁数的赵书记也一点睡意都没有,他的秘书小王听得几乎发了呆。
二十二时二十五分,四十五师和二十九师出动十一个连,其中坑道部队三个连,发动了决定性反击。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残酷,一个排往往一次冲锋下来就所剩无几,但部队仍一个连接一个连前赴后继,冲锋一浪接一浪,一路不间断猛攻。
一三四团六连攻下目标阵地后只剩下4人,随即就被韩军夺去,后面的七连紧接着再攻,没有半点踌躇犹豫!
配属给八连的六连一个排在向主峰阵地的攻击中,尖刀班只剩下班长一人,他已五处负伤,仍向主地堡爬去,爬到地堡边却因手臂负伤扔不动手雷,他拼出最后的力气,扑上地堡用嘴拉响了手雷!
由于巨大的伤亡,战斗中干部倒下,战士随缺随提,先任命战后再补批。正如兵团司令在战前作战会议上强调过又传达到前线每一个连队的:要有巨大伤亡的准备,每个战士不仅要准备当班长、排长,还要准备当连长、营长!
经四个多小时的激战,10月31日凌晨二时许,八连终于击退了韩军的反扑,守住了主峰阵地。至此,反击才告一段落。尽管没有恢复所有阵地,但主峰和主要阵地都已夺回,韩军担任守备的四个连,全部被歼。
崔师长马上命令:597.9高地上的所有部队,迅速就地组织整编,投入防守。并火速向总部求援,总部马上从相对平静的西线部队调集了144卡车的手榴弹、手雷和其他弹药,四十五师的后勤人员千方百计搜集了2000个用于构筑工事的麻袋,火线运输员乘着天亮前的短暂黑夜,突击将这批弹药和麻袋送上了高地。
31日天刚亮,韩二师后续部队和埃塞俄比亚营就联合发起攻击,我方部队顽强防御,又是整整七个小时的恶战,韩军后续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埃塞俄比亚营也付出极大代价,伤亡过半,597.9高地主峰依然在我们手中。
听到这里,大家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太了不起了,这哪里光是可爱的人呢?这是可敬可畏的虎贲卫士呀!
11月1日,美国调来了韩军的精锐部队第九师的三十团。该团曾经在白马山顶住了志愿军头等主力三十八军五个团整整十天的强攻,为韩九师赢得了“白马师”的荣誉称号。韩三十团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兵分四路向597.9高地猛攻。
该团的战斗力确实较强,于当天下午十五时许,有两个排攻上了主峰。关键时刻,还没等敌人喘口气,就被我八连赶了下来。韩军这个团攻了一整天,总共发动二十三次营连规模的集团冲锋,最终徒然伤亡1500余人,却没有一点收获。
军长似乎意犹未尽,当晚让二十九师的两个连发起反击,将597.9高地其余阵地全部恢复。但四十五师的伤亡也不小,守备部队的兵力少到只能控制五个阵地,秦军长只得将调归其指挥的十二军的几个连队调上597.9高地,以接替四十五师防御无力再守的七个阵地,从这天起,十二军的部队开始参战。
十二军是兵团王司令一手带起来的部队,是第二野战军各部队中的佼佼者,攻防兼备,在解放战争中曾屡立战功。关键时刻,王司令审时度势决定将十二军余下的两个团也全部配属给十五军。
生力军上了高地,敌人也马上察觉到了。11月2日,美军竟然将一八七空降团投入了战场。该团是美军最早组建的空降部队之一,听说在二战中参加过欧洲战区的西西里岛、诺曼底等多次重大战役的空降作战,战功卓着。1944年又调往太平洋战区,参加对日作战。朝鲜战争爆发后,原准备在仁川登陆中使用,但因种种原因到达朝鲜时,仁川登陆已结束两个多月了。该团一直作为美第八集团军直接指挥的机动力量被随时投放到需要的战场救急,此时美军司令却将其作为普通的步兵团投入上甘岭,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孤注一掷的疯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军缺乏后备兵员的致命弱点。
该团一上阵,就让十五军感到非比一般,无论装备、攻击队形,还是战术运用,都是首屈一指。官兵全部身着新型防弹背心,手持自动武器,攻击时先施放烟雾,以班排为单位的小股部队进行试探进攻,探明对手兵力、火力后,再在密集的弹幕射击掩护下,发动连、营规模的冲击。攻击队形先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的突击队,中间是由重机枪、无后坐力炮等火器组成的火力队,最后再是二梯队集群,层次清晰,具有相当强的攻击连续性,一旦攻击不成,便退回出发阵地,摆放对空指示布板,引导飞机航空火力支援,等到空军轰炸扫除障碍后,再起身攻击。
敌人再强,我军也不是吃素的!此时的十五军也已是久经考验了,步炮协同近乎完美,一八七团好几次都还没接近主峰阵地,攻势就被纵深炮火所粉碎。但一八七团毕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战斗力比一般部队强的多,士气也高,攻击依然一浪接一浪,直到下午十六时,终于攻占了一块阵地,但随即就有十多个我方战士跟着炮弹的弹着点冲了过来,一阵手榴弹,又把阵地夺了过去。十七时许,这块阵地上只剩下两个伤员了,八连派出了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前去增援,一番苦战,将敌人打退,可也只剩下了朱有光和王万成两人,刚要整修一下工事,美军又蜂拥而上,负伤的朱有光一跃而起,冲入敌群拉响爆破筒。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去,王万成也抓起爆破筒扑向另一群敌军。
十八时许,天色全黑,美韩军的进攻方才停止,依然寸土未得。
十二军九十一团李团长上了上甘岭,他发现高地上有着多达十几个连的建制部队,为避免多建制所引起的指挥混乱,他将九十一团九个连采取“车轮战”,一个连一个连投入战斗,每个连不管伤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来休整,连长则留下来,作为后一个连长的顾问,如此类推往复。这样不仅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也使各连都保存了一批骨干。
11月4日,李团长根据这几天的战斗发现美军每天的攻击都是早上八时开始,他判断在这之前美军肯定要在某处集结,便派出了精干的侦察分队连夜前去侦察,这些侦察兵果然不负期望,凌晨四时发现美军的攻击部队正在597.9高地南侧的一片树林里集结,李团长决定先发制人,对其实施炮火急袭,四时三十分,火箭炮团24门火箭炮就按照侦察兵所报告的方位进行了齐射,美军的攻击部队遭到了沉重打击,伤亡惨重,只得重新组织兵力,这天的进攻直到中午十二时才开始,而且攻击强度也明显减弱。
上甘岭战役开战已经整整20天了,到此时,还是没人敢说,这场战役何时会以何方的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