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四十九章 门户开放
在东方生活了快三十年的安德列对日本国始终抱有一种复杂的感情。
按理说,东方能有一个国家主动脱亚入欧,加入到西方工业国家的行列,这是上帝的意志,更是工业文明扩张的荣光。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这个国家却选择站在了德国的对立面,帮助英法协约国对付德奥同盟国,这是让包括神父在内的所有日耳曼人很不高兴的地方。
所以,当1922年,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的时候,安德列是乐意看到日本国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受西方列强无情碾压的。
德国作为战败国,数十年中积累的海外殖民地全部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交给英国、法国和日本加以瓜分。巴黎和会上《凡尔赛条约》中的一款协议让日本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德国势力被赶出中国,除了神父所在的教堂还多少能够显示一点昔日的存在。
看到日本人在中国耀武扬威,说实话,神父总有种小人得志的感觉。
幸亏世上没有永久的盟友,而只有永远的利益!自从巴黎和会后,美日两国因争夺在华利益,矛盾日益尖锐。昔日同为战胜国的阵营急剧分化,1921年美国急欲改变日本在华的优势局面,瓦解英日同盟,孤立日本,遂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名,倡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期间,中国北洋政府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驻华军队和收回租界、租借地等,但是均招拒绝。
对此,神父当年很是为中国抱不平,毕竟是一战的战胜国呀,竟然被当成了一个战败国对待。
但是,这次会议同样不利于日本国,这是让神父稍许感到快慰的。
针对任何西方强国和日本妄图独霸中国的做法,美国创造性地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中国抢占海口,争夺势力范围等掠夺活动,对于美国的在华利益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一旦中国遭到瓜分,分别成为各国统治的殖民地,美国对华贸易必然受到排斥,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发展。这对于当时对中国贸易增长迅速、几十年间出口额增长近两倍的美国将是致命的打击。
1898年9月, 百万富翁海约翰成为美国国务卿。此人同洛克菲勒集团关系密切,上任伊始,他比他的前任更积极地保护美国在华的工商业利益。从1899年9月到12月,他训令驻英、俄、德、法、意、日等六国大使,向各驻在国政府递交一项照会,这就是近代史上着名的所谓第一次关于中国的门户开放通牒。
美国实业界出于自身利益,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看作一个“潜在的市场”。 门户开放政策以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既得权利为前提。它所要求的,是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内实行同等的关税、入港费和铁路运费,也就是保持各国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对美国开放。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和列强一起分享控制中国的成果。
对此,神父的下属曾经好奇地发问,美国何以要倡导分享呢?索性直接驱除各国势力出中国岂不更好?
神父笑笑,一切争夺毕竟最终要以实力来决定。当年美国只是一个后起的国家,军事力量还很薄弱,海军力量居世界第六甚至第七位,陆军正规军的法定人数仅六万二千人,就以这样的实力想要参与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实在是有心无力。
然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已经今非昔比,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惮于其强大的工业实力,虽然以其时军事实力相比,海军最强属于英国,陆军最强属于法国,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国在全球的实力地位。
只可惜,借用一位英国老牌政治家的话说,美国佬还暂时缺乏领导世界的手段,他们握着一手好牌,却不知道该怎么出牌!
这句话用在巴黎和会上恰如其分,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却实在有些不符。
美国人第一次打出好牌用在了日本人身上。
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成功地以实力迫使与会国肯定了其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这就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严重挫折。
当然,此举之所以得到与会其余列强的认可,归根结底是美国在占优势的基础上,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起了对中国的联合统治,自然,这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往事如烟,纷至沓来。
对狗咬狗式的争夺始终抱壁上观的安德列心知肚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实在是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和遗憾。
哪怕如孙中山这样的中国人,直到他1925年3月离世时止,也没有让五色旗在中国的大地上降落,这实在让与五色旗斗了十几年的他抱憾九泉。
直到1928年,随着张学良在东北易帜,民国初年南北分裂的局面才宣告结束。青天白日旗终于可以取代五色旗在中国大地上飘扬。
可是,这才几年,五色旗就又一次在中国的首都上空飘扬。“唉!”老人长叹了一口气,独自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发呆。
难道只有让中国退回到民国初年,日本人才能接受?难道只有五色旗下军阀混战的时代,西方人、日本人和中国人才会相安无事?
难道中国这些年的进步和统一日本国不赞成?难道他们一直标榜的大东亚共荣只能是日本人主导下的共荣?
就连一点机会都不给予中国?!
仿佛一下子释然,在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道路上,日本会突然出兵干涉,制造济南惨案。
难怪蒋介石要绕道北伐,避开日军的干扰,之后,在外交上,蒋政权开始靠拢美国,疏远日本,而在内政上面,蒋介石会暂时放弃控制北方的计划,并将南北统一纳入和平轨道。
而此时的日本一方面结怨于蒋政权,一方面又向张作霖逼索满蒙政权,十足的一个搅屎棍、贪心不足的小人形象。
相比而言,中国人选择亲日还是亲美,自然也就清清楚楚!
选择亲日,就会选择亡国,南京人的今天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明天!选择亲美,选择门户开放,毕竟还能在半殖民地的道路上踽踽而行。
一如安全区,即使是最差的生活条件,即使是默对五色旗流泪,也要好过此时回到城里还没有被烧毁的家里,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亡国奴随时会失掉生命,而安全区十有八九会活下来,这就是区别。
所以,安全区再小,也能让中国人踏实和放心;外面的世界再大,日本人甚至提出中午还能吃上一顿饱饭,也没有足够的号召力,轻易将500名壮劳力带走。
大野无计可施之时,幸亏日本大使馆的人接到自治会的报告闻讯赶来解了围。
最后达成协议,安全区、日本大使馆、军方、中国人自治会四方组成管委会,每一方都派出一人参与管理,在绝对保证劳力安全的前提下,安全区出动500劳力帮助清理城墙废墟、最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完成修缮任务。
安全区的代表是大卫,日本大使馆的代表是福田,军方的代表原本是大野,在神父和大使馆的交涉下,改换成了小村正雄,中国人自治会的代表是秦委员。
五百人分为五个百人队,每个小队设一个组长,五个组长也参与管理。
这样,四个委员和五个组长一共九个人就成了这支队伍的领导小组。
大卫有意将他在安全区里结交的中国朋友——赵昆仑安排进领导小组,也就是说,他希望赵昆仑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名队长。
赵昆仑对此没有异议,毕竟为南京修缮城墙,原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在组成了管理委员会之后,堂而皇之的出动500人修缮城墙,料定日本军队也不敢对劳工们怎么样,何况,此举也可以有机会到安全区外面走动走动,尤其是在中华门内外转转,自己当初赖以谋生的萱草堂也就在那一带呀,虽然他已经知晓,在城破的时候,萱草堂所在的大街整个都被鬼子兵焚毁了,但是毕竟自己靠近一分,心里就会多一分对未来正常生活的憧憬。
张兴业也想去,但是身体刚刚痊愈,加上一直营养不良,浑身不得劲,别说干活了,就是多走上几步路都喘。
赵萱打心底不情愿父亲离开自己,哪怕就是早出晚归也是担着一份心。日本人来南京之前,自己和父亲相依为命,每每父亲离家去进货或者出门应酬之时,自己也是有一份担心来着。
但是,如今的担心是掺杂着一份恐惧在内的,每日介从早到晚提心吊胆,为父亲,也为着自己和父亲的将来。
如果时间真能回到从前,那该有多好呀!
自序?后记?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边营》小说中的历史学术价值
侵华日军在上海不断增兵,边营的部队和无数后方的部队一起,枕戈待旦,准备增援,这里面也有全国民众的声援和助威。陆续增援上去的中国部队确实让日军吃够了苦头,这让日军上下早在上海就有了报复中国军队和恐吓中国民众的念头。淞沪会战是在上海开打,边营和无数准备增援的部队都在外围,但是,一旦这些外围的部队就地防御的时候,战争的形势已经对中国大大的恶化了。南京边营的部队上中华门城堡的时候,日军已经兵临首都城下,南京保卫战开始了!
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后,日军中有部队不顾后勤保障供应不上,竟然越过日本政府给军队划定的军事分界线,足见部队已现抗命疯狂之迹象。一支连本国政府命令都不能好好贯彻执行的部队怎么会是一支文明之师呢?又怎会尊重和珍惜别国军民的生命呢?
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就是要报复中国军队,也是要恐吓中国民众。而这样的恐吓和屠杀早在1928年5月11日就曾经在山东济南城上演过:是日,北伐军撤出城后,日军在举行了“显扬国威”的入城式后,就开始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见人就开枪射击,见女人就割去双乳,乱刀刺死。济南死伤军民1.1万人有余,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惨不忍睹,举世公愤!
十年不到,日本军队竟然两次在中国大城市里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而这两次,明显都是针对南京国民政府。由此表明:日军对国民党政权除了恐吓就是打压,并没有收买笼络之意。这又是因为什么?
济南惨案发生在国民党北伐后期,是蒋介石政权以武力北上统一中国的关键时刻。日本为了维护其在华北和满蒙的特殊利益而出兵山东:一方面是阻挠和破坏北伐成功,另一方面就是向国民党显示力量。
但是,日军的颟顸和野蛮非但没有阻挠北伐军绕路北上后的胜利进军,而且如一瓢冷水泼醒了对日本尚有不少幻想的蒋介石集团。使得中日双方互信合作的希望破灭,中方最终放弃了联日外交,转而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此前一年,蒋中正已经和有着深厚美国背景的宋氏家族之宋美龄联姻,此举曾被一语双关地称为“中”“美”合作。1930年,在在宋美龄的促使下,蒋中正在上海正式接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蒋中正早在1928年5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倭寇与中华民族结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此后蒋在日记中坚持每日写上“雪耻”二字。由此,济南惨案促使国民政府放弃对日希望,开启抗战时代。
济南事变之所以没有酿成中日全面战争,并非是日本军队仁慈,1928年5月18日,日本政府借机向中国南北双方提交了一份文字相同的最后通牒,其中强调了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利益。这揭示出日本真正在意的生命线其实还是在超过山东一地的东北利益。这一次充其量只能算是“牛刀小试”日本军人更想要“振兴日本军人精神,镇慑中国人,并让欧美人牢记日本军队的决心”。正是这种激进极端的思路与做派往后发展成为日本军部不受政府控制的的“独走”与“颟顸”,也就成为其一再扩大侵华的动力源。
除了中国国民党政府为了完成北伐的“委曲求全”,除了当时的实力不如人之外,当时似乎没有太多的理由可以解释蒋介石在济南事变中的忍让和退缩。当然,这之后,他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早已饱受诟病。
但对外,蒋政权的外交开始转向。济南事件粉碎了国民党对日工作的全部希望,使国民党放弃了以日本为外交中心的取向,国民党人也开始学起袁世凯时期的外交策略,将中日事件大肆曝光。蒋指示南京国民政府将“事实宣告全世界”。
国民党上海党部立即成立了一个专事针对日本的国际宣传部门。以反帝为标榜的南京政府直接诉诸英法帝国主义控制的国联。国民政府越来越注重借助成熟的国际体系牵制日本的步步紧逼。在中国,甲午以来一系列在日本身上遭受的耻辱记忆被再次唤醒,民心激愤,中华民族抗日情绪日见高涨。
而日本国内极端右翼势力横行,借助虚假不实宣传,济南惨案被日本人误解为日人先受到了攻击,因此日本国内掀起了反华的舆论浪潮,日本在对华关系上越发走向排他性、独断性,越发试图在华盛顿体系之外解决问题,排除英美等世界各国力量单独处置中国事务。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伊始,民族国家的建设尚未轰轰烈烈展开,而抗御日本欺凌的使命就需要担上肩头。
从济南事变开始,经历皇姑屯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长城抗战直到七·七事变,中日逐步从对抗走向全面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时代,就此拉开了帷幕。
如果说蒋政权长达十年的“剿共”让日本国不仅看起了笑话,而且还乘机袭夺了东三省的话,那么随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协议后,试问,日本上下还能坐得住吗?
加之上海的交战原有国民政府主动开打以吸引侵华日军主力稛集于上海,最佳方案可以引起《九国公约》西方国家介入干涉,次佳方案可以造成日军沿长江溯流而上从而不断丧失地利顿挫兵锋的战略颓势。
但是,又有谁会料到,颟顸无比的日军会在南京疯狂报复和野蛮虐杀呢?
日本军方终于可以踢开“谨慎”和“保守”日本政府,在中国最富裕的、也是国民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大打出手,此时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其一惯对待中国的野蛮作风使然,而且带有浓重的血腥气——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第一次嗜血逞凶的大表演。
凶蛮的怪兽被关在笼子里,放出来后会更加嗜血!华盛顿体系约束下的日本正是如此,无论是在从上海到南京的途中,还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都表现得异常狂躁和野蛮,这是当时的中国人民没有想到的,也是全世界都没有想到的。
哪怕是1936年和日本国在反共产国际问题上达成同盟的德国,其纳粹党成员也无法接受此时日军针对南京城内外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无辜百姓而施加的暴行。
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无论是外交官、工程师、教师,还是教会神职人员以及纳粹党员,他们在维护人类文明最起码的底线面前空前团结,和南京难民们一起至少忍受了长达六周的空前恐怖暴政摧残。
日本人是针对中国,所以对中国人大开杀戒;日本人也针对西方,所以没有杀一个西方人。
杀中国人是要在未来的侵略中,兵锋所指,中国人会望风而降,事实证明,中国确有不少军阀军队甚至中央军望风而逃、甚至投降!
不杀西方人,是要让他们见证和铭记,乃至回国后当回传话筒,告诉各自所在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和大日本皇军作对没有任何好处。事实也证明,数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横扫东南亚,英美等西方国家担负殖民使命的军队同样是望风而逃、甚至也是成建制地投降。
因为无论是中国的旧式军队还是英美的殖民军队,哪里会见过世上如此从武器到意志都已经彻底法西斯化的战争怪兽?
他们野兽一般的体魄、豺狗一般的凶残、狡诈如狼般的谋略、加上毫无廉耻的“慰安”制度等等,又是谁能可以阻拦的呢?
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南京大屠杀对这些部队造成的心理阴霾会始终和日军的骄横与嚣张同在。
所以,和法西斯的大搏击需要的是有着钢铁意志和异乎寻常斗志的中国虎贲卫士。
庆幸的是,这样的军队首先出现在中国北方,一群九死一生历经血与火考验的民族精英;然后国民党人也克服了恐惧,陆续出现了多支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部队,而且,这样的部队还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中华民族终于在亡国灭种的前夕彻底清醒了过来,并且还全副武装了起来,哪怕武器落后,哪怕营养不良,哪怕还在不断牺牲,但是,信心越发坚定,决心更加坚决,而且,慢慢地,找回了在自家土地上作战的自信,也有了更多驱豺除狼的好战法。
这一切,绝离不开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
边营只是中国首都的一个小小角落;边营只是中国千百万军队中的一小部分。没有他们,中国的抗战大局不会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迟早也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但是,边营的存在点燃了无数人心里求生求胜的希望;边营的战斗打击和警告了嚣张狂妄的鬼子兵,也让西方人看到了潜藏在中国军民身上抗击法西斯的无穷力量和坚强意志,这是反法西斯力量最终汇聚、走向联合的源动力!
世界史早已写明:从1937年7月7日一直到1941年12月7日,中国是以一国微博之力,抗击着军事和经济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日本法西斯势力,长达4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军民谱写了怎样壮阔辉煌的抗战诗篇呀!又是付出了多么惨烈悲壮的巨大牺牲呀!
和平终于到来,正义战胜邪恶!惟愿南京大屠杀中30余万遇难同胞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他们的祖国如今已经日益富强,我们也随时做好了新的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