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二十四章 超度
小分队再一次出发了,走的线路就是传说中的鬼门线路。
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
找到鬼门的功劳属于小铁。在接近一天的仔细搜寻中,小铁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机关,竟然开启了从密道通往城墙外的小门,场外的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小铁猛地征了一下,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等到小分队成员一起涌过来的时候,密道逼仄,后面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但是明晃的日光和带点温煦的风吹进阴森寒冷的密道,还是让每一个队员都切实感受到了的,大家压抑着激动,重见天日的感觉让人甚至想哭。
在缓缓开启的小门外侧有凸出去的“鬼门”二字,内侧则有凹进去的“鬼门”二字,仿佛这里的墙砖被绝世高手狠击了一掌,里面留下了陷进去的字印,外面则多了鼓出去的痕迹,抑或当年建文帝带着大内高手也很难说。
出鬼门后,确有一条水道,但是冬日里干旱,水道看上去只有浅浅一汪水,似乎无需用船即可涉水而过。
小分队留下两个兵看着鬼门,其余人等往前搜索前进。
走了一段才发现,这一段城墙已经很是偏僻,加之城外即是一处丛林,水道则穿过林间伸展至远方,近处的水道基本淤塞,但是穿过丛林的水道越来越宽,没有船只看来无法从水路走。
难怪当年建文帝出鬼门,需要有人接应,否则,就凭他那九五之尊的娇贵身体,料来是很难走出这荆棘丛生的城外丛林的。
如果从丛林里走,必须前面要有人拿着砍刀开路,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开辟出一条可以行走的路来。
但是,这样一来,必然就落下了痕迹,很容易被追兵发现逃亡者的踪迹。
所以才特地安排了水路,了无痕迹!
“真不知道建文帝当初回望巍巍南京城墙的时候,心里是何等滋味。”冰倩走得有些累了,回望了一眼南京城,发出了一声感慨。
“老爹在出发前告诉我,不少人怀疑是否有鬼门存在,他自己也有些吃不准,但是在心底还是希望有这个鬼门存在。不仅是同情那位建文帝,更是希望祖宗给我们也留下了一扇逃生之门!”耿连章停下来告诉冰倩,这扇门哪里是鬼门,简直就是一扇给人带来无限希望的生门。
因为没有开路的砍刀,加上也不想并且也不能留下在林间砍路前行的痕迹,小分队在走了一段路之后,只能打道回府。
至于故事里的神乐观,则一点影子也没见着,数百年前等候在此专为接应的僧人和小船更是故事里虚无缥缈的幻象。
女孩家容易想象,在鬼门重新关上的刹那,冰倩特地停留了一会,望着城墙下雾霾笼罩的丛林和水道,硬是发了一会呆,这才任小铁启动机关。
第二次再开启鬼门的时候,已经是数日后的黄昏时分了。
小分队再次扮成了日军的巡逻队,只不过,这次不再是进城,而是变成了出城视察模样的特别部队。
特别在于军官的军衔不低——耿连章是少佐,冰倩则是上尉,小铁则成了准尉。
少佐在日军中一般担任副联队长一职,相当于国军的副团长。耿连章每次一穿上少佐制服,帅七都开玩笑说,营长的军衔都给比下去了。
营长就作势要向耿连章敬礼,唬得耿连章连忙回礼,一时间,指挥部里中日两个军官相互致意,这给人非常不真实,可是又非常让人向往的一幕——真的有那么一天,就一定是日军派代表来投降的时刻。
小分队的人员增加到三十人,小铁成了这个小分队最合适的指挥官。冰倩陪同耿连章“少佐”则成了小分队护送下视察的日军中级军官。
这已经被证明了是很有震慑力的组合,一般的日军下层官兵猛地见到少佐,都是会马上立正敬礼的,而且,在随后的言谈中,往往都会察言观色,只要少佐不发一言,他们照例是大气都不敢出的。
只不过,这位少佐也不会总是一言不发,往往会狠狠骂上几句“八嘎牙路”,然后阴沉着一张脸,看也不看这些被骂后一动不动的日本人就扬长而去。
这反倒让日本人丝毫也没有怀疑,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竟然有这么一支部队来去自由,甚至神出鬼没。
这一队人很容易地出了鬼门,又靠着黄昏的掩护缒城而下。
任务是在丛林里砍伐树木,制成木筏,然后顺着水道往前探路,争取找到故事中的寺庙,只要有国人接应,也就开辟出了一条从城内通过密道转移的通道,这不论对于边营将士还是对于南京城内需要转移走的人士来说,无疑都将是一个福音。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中国目前最艰难的首都,因为沦陷和日军数支野兽部队的疯狂发泄而造成的白色恐怖,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里,有温煦的阳光,也有生存的希望,更有中国人凭借天时、地利和人和和小鬼子斗争到底的底气并取得胜利的信心与勇气。
木筏在接近午夜时全部造好。30人的小分队被分成五组,每组6人,配备一条木筏,在冬日冷清的夜半,顺着清幽的河水出发了。
耿连章拄着军刀站在木筏上,水流平稳,他的身子一动不动,钢盔下目光如炬扫视着前方。那一刻,他感觉自己是带着古代作战的五军正行进在冲锋的路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冰倩就站在他的身边,月光清冷,但在离开城墙渐行渐远后竟然逐渐朗润起来,最后甚至有了水银泻地、光辉漫天的感觉。
前方也出现了房屋,而且还是屋宇俨然的模样。
诵经声在夜风中传来,咿咿呀呀、余音袅袅,这让大家心中一喜——难道是故事里的神乐观到了?
在黎明最初的晨曦中,河流和水边的荒草都被稀释了色彩,等到阳光慢慢透出一缕亮色,它们才增加了些许生动,在寒风里挣扎着泛起波纹或者生些起伏。
“日本”人的到来并没让寺庙里的诵经声终止。相反,诵经声反倒更大了,似乎成了僧人们拿来阻挡不速之客进入寺庙的武器。
小分队吸取了教训,在队伍里特地安排了一个只带着鬼子软帽,身上却穿着中式棉袄的翻译。
此刻,翻译上前,用带着南京地方音的口吻和寺庙里的主持交流。
住持所云根本无需再翻译成日语,他清朗的声音在寺庙的院子里和着梵音一般的诵经声,竟然有着一种特别的力量,这让所有的兵都恨不得长留下来,从此就生活在这种让人内心无比安宁的声音里。
僧人们正在集体超度,为着这场战争中死去的将士和身边城里不幸遇难的所有同胞!
“几百年前,他们的先辈也曾超度过?”冰倩小声问。
“为战死者超度,让亡魂安息,这是德行无边的事。”耿连章小声说。
住持虽然隔着远,但是眉心竟然动了动,朝着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双手合十,做了个礼让的手势。
在众僧敌意的目光里,小分队步入寺庙。
寺庙里竟然也有躲难的乡亲,看到一队日本兵进来,骚动了一会,又沉寂下去。
住持并不停留,直接带着一队人朝着里面走。在步入大雄宝殿的时候,耿连章一挥手,小分队立即散开,在院子里保持警戒,耿连章则带着冰倩步入大雄宝殿。
过了半个时辰,住持陪着两个军官走出大雄宝殿,两个军官似乎对住持很是尊重,也没有例行公事下令抽查,在对着住持微鞠一躬后,女军官手一挥,一队兵们集合,然后有序退出寺庙。
日本兵不请自来的场景在当时的寺庙里几乎可以算是常事,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日本人不言不语,更不野蛮搜查和施暴,这多少让僧侣和百姓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不少人后来的回忆里也就留下了日本兵中也有有教养的另类印象。
他们哪里知道,秘密只有住持一个人知道,就如同女子学校里的那位美国女老师一样,他们几乎都是首先凭直觉,然后和来人或者用心、或者用语言交流,很快他们就达成了默契,一个同盟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建立起来。
在这个同盟里,先是大家各忙各的,女子学校收留、掩护了大量的妇女、儿童;寺庙里除了收留众多乡亲之外,还在超度亡灵,让死者得到安息,让他们的灵魂得以寄放。而边营的战士则选择继续战斗,以不断警告日本人,让几近疯狂的日本人不至于肆无忌惮、忘乎所以。
但是,各自为战毕竟威力有限,现在就需要联合起来,急需众志成城、团结起来战斗!
而可以自由出入南京城的小分队就起到了联络反抗力量的作用,如同穿珠子的丝线柔软而韧性,一旦串连成功,就如雕琢而成的器物一样,熠熠生辉,足可登大雅之堂。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冰倩吟诵着这句诗,紧跟着耿连章和小分队,行进在向前的路上,近一个月来,她的内心从来没有如此充实。身后,回荡在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