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营

超约古今

历史军事

第一章 增援<br /> 边营再住进军队,是民国26年10月间的事了。<br /> 此时,中国的精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四十四章

边营 by 超约古今

2018-5-27 06:01

第四十四章 刨开城墙
  中岛近期两个目标。其一是解散安全区,把难民们赶回家。
  第二个就是找到那支神秘部队的栖身之地。
  为第一个目标,他找到安全区管委会,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西方人压根就不同意让难民们回家,除非所有的日军撤出南京城。
  安德列神父似乎无意为难中岛,但是,他开出的难民回家的条件单让中岛倒吸了一口凉气。
  因为城门关闭,所以从12月9日起南京城的自来水供应就停止了。电厂的生产则一直坚持到了12月12日的深夜。尽管发电厂的两台机组没有受到任何损坏,但是日本人还是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在1月2日使电厂临时恢复发电,水厂恢复供水是在1月3日。水电的正常供应到1月7日才真正恢复。由于局势普遍不安宁,再加上有43名电厂工人就因为是国营工厂的职工而遭枪杀,所以工人们都不敢报名,招募工人十分困难。
  地下水源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尽快因为需要合格的饮用水,日军也被迫全力以赴,但是全城范围的恢复自来水正常供应还需要时日。
  电话线路网受到彻底破坏,短期内修复是不可能的。
  城市的粮食供应形势十分严峻,预计形势不仅不会好转,反而会恶化。居民靠着他们的储备过日子,他们没有收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复苏经济恢复生产。在南京被占领前,西方人成功地把大约8000袋大米和1000袋面粉运进安全区。大家把这批储备分成了无数份,一部分提供给粥厂,免费分发给大约5万名难民,一部分则出售给居民。在城内城外,还有大约10万袋大米和4万袋面粉,但是被日本人全部没收了。虽然进行了反复交涉,日方也一再答应归还,但是新的粮食储备至今没有运进安全区。
  私底下神父和大卫说过,日本人是在静等饥荒出现,以迫使居民变得更加顺从,达到解散安全区的目的。
  另外还有新鲜蔬菜运进城的问题,城里吃的都是从农民荒弃的农田里勉强收上来的,一旦菜田收完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因为什么都没种。
  农村也到处都不安全,农民无法耕种,或者说只能推迟耕种。
  神父得到已经去了上海的克勒格尔发来的电报,说上海方面已经将一批救济粮食准备妥当,但是日本人至今未准予调运。神父就问南京警备司令,何时能够把这件事情优先落实?中岛支支吾吾,表示还需要协调,没有准确日期。
  神父听后,毫不客气地告诉中岛,南京的居民不是不想早点回到自己的家,是他们实在还不敢回到所住的城区!一方面是因为绝大部分房子已经被烧毁,这些房子需要修缮才能住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兵仍然在肆元忌惮地为所欲为,所以绝大部分的居民仍然滞留在安全区。在回家的问题上,确实前不久有些难民听信了日本人和一小撮中国人的花言巧语,回到了他们原来的住所,但是一部分人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部分人则遭到了日本士兵的野蛮折磨。
  如此,你能说难民们重返家园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吗?他们回去,连起码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又怎么可以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呢?
  第一个目标因为条件确实不具备,中岛最终不了了之。为第二个目标,中岛找到了一些中国人。在西方人那里找不到的权威感很快又回到了身上,看着眼前毕恭毕敬的中国人,他对朝香宫嘱咐他的话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人来自1月1日成立的南京临时自治机构。当天成立的时候,朝香宫没有到场,中岛也没有到场,占领军只派了一个大佐参谋象征性地出席了一下。
  这个自治委员会是几经周折才成立起来的,但在当时普遍被看成是一个不能自主行动的摆设,国人对它自然没有任何信任感,日本人也一时顾不上它,并且在实际上也拒绝给予其任何支持。
  来的是梁姓委员和秦姓委员两个人,他们对日本人设的南京警备司令部和司令都很不熟悉,但是,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前站到了中岛的面前。
  中岛似乎根本就没有让这两位中国人落座的想法。他直接分派任务,一点也没有通融的余地。
  两个委员一听,立即就傻眼了。
  中岛想要刨开中华门城堡,原因是他怀疑抵抗分子藏身其中。
  梁委员听说了中岛的一些传闻,知道眼前的日本人是个嗜杀成性的家伙,而且以现在日本人的做派,硬顶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在他的心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轻易动不得的,这种两难的选择着实让人为难。
  他转过身来朝着秦委员使了个眼色,意思让秦委员先说,自己再徐图转圜。
  秦委员往前迈了一步,哈着腰微笑着说:“司令阁下,刨开中华门城堡可是件大事,弄不好又是国际大新闻;其次,工程量也太大,短期内也凑不齐干活的人手呀!”
  “人手嘛,你们到安全区里去找!让皇军跟着,相信一两万劳工不难找!”中岛颟顸无比。
  “司令官阁下,”秦委员小心翼翼地补充道:“人手解决了,粮食可是个大问题,你让劳工在这种天气里干活,他们吃不饱可是干不动的呀!”
  “是呀,是呀。”梁委员接起了话茬,“两万劳工每人每天以最低四两米饭算,也就是8000斤大米,而要拆除中华门城堡,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无论如何是拆除不了的。”
  看着中岛有些发怔的神情,两个委员也不再啰嗦,从心底说,他们并不赞成中岛的想法,也就尽量强调了困难,看着中岛在盘算,两个人自忖他会知难而退。
  中岛抬起头,阴冷的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视了几遍。犹有不甘地说:“那就先拆除一段,出动500劳工,就从被皇军攻城时炸毁的中华门破损城墙开始。至于粮食吗,我们只提供中午一顿饭,其余的要安全区想办法。”
  “这。”梁委员还想再劝说,可是被中岛眼睛一瞪,吓得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中岛一拍手,进来一个少佐军官,看上去倒不是多凶恶的样子,经过介绍,少佐名叫小村正雄,由他负责带两个中队负责警戒,两位委员负责劳工的管理和工程进度,务必要尽快把这段二十来米的城墙彻底刨出来。
  临走之前,中岛把两个人唤到耳边,又低声叮嘱了几句,然后一摆手,命令他们马上去处理。
  按照计划,第一步就是到安全区挑选民工。
  自然,小村正雄和两个中队近600号日军和两位南京临时自治机构的委员就同时出现在中心安全区。这也自然引起了安全区极大的骚动。因为,已经有一阵子日本人没有这么大的阵仗集体出动到安全区来了。
  日军首次大规模闯进中心安全区是在城陷的第二日,当天就在安全区里抓走了数千名平头模样或者手上有老茧的青壮年,说他们要么是军人、要么就是危险分子,神父当时无能无力,在如狼似虎的日本士兵面前,圣经的说词不管用,上了年岁的中国父母的哀求不管用,愤怒的目光也不管用,一切都不管用!
  第二次再来的时候,就是大规模统计和调查人口,将安全区人口登记造册。这项工程是结合着搜查同时展开的,只要发现是单身青壮年,就盘查得格外仔细,稍有怀疑就马上驱赶到另一边,带走或者就地处决,而这,竟然全是在西方人和中国人眼皮底下堂而皇之地进行。
  在西方人一再的抗议下,日本人才有所收敛,在人口盘查过后,安全区消停了一阵子,大队人马似乎也销声匿迹。
  但是,无休无止的散兵要么三五成群,要么一个两个,会在一天里的任何时刻闯进来、混进来、摸进来或者喝得醉醺醺、大摇大摆走进来,他们无一例外不是冲着“花姑娘”而来,而对付他们,最初只有神父出现才能起点作用。
  后来,神父到日本大使馆抗议,搬来了几个宪兵,情况才稍稍好转。但是很快,日本人竟然来了一个中队,点名要带走100名花姑娘。
  那一次,可谓是真惊险,以赵昆仑为代表的中国人集体发怒了,大家手拉着手,站在了中国妇女的前面,而最前面,是神父、大卫和几个安全区委员,这样的场面在安全区是第一次,估计在沦陷后的全南京城也是第一次,气势一下子压倒了日本人。
  200多个日本兵成了绝对的少数,在人群的包围中开枪也不是、不开枪也不是,一时搞得很是狼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最后,在凶残嗜血的日本兵面前,中国人被迫做了让步,被他们带走了15名妇女,日本人胜了,带着战利品得意洋洋走了;中国人也胜了,但是只剩下哀叹和无奈。
  这一次,日本兵大队又来到安全区,不知道他们又要搞什么鬼,一时间,安全区人声鼎沸,鸡飞狗跳。
  神父刚刚念完一段祈祷,听到大卫的报告,他禁不住哀叹了一声,有日本兵出现的地方,总是不会有好事发生,只不过不知道,如此兴师动众,这次他们又想带走什么?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